【读书笔记】结构化思考

1、没有万能的方法论
2、知易行难
SP01 透过结构看世界、洞悉事物本质
如果把汉字拆开打乱,让人记住各个部分,会非常的难。但是如果拼成汉字,记忆就很方便。
造成差距的原因是结构,思考和表达也是一样,要有结构。
结构化思考的概念是麦肯锡公司提出来的。
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表达有力。
SP02 三层次模型,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
对于不同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因为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过程。
结构化思考,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思维带有一定的结构,默认的结构可以带我们快速的找到答案,但也可能会禁锢我们的思维和想法
如果一个人面临问题,他想不清楚,就无法说明白。所以为了解决问题,他需要先想明白,想明白后然后付诸实施,对外界施展,就需要表达出来。
这样的思考过程,经过了3个环节: 理解、重构、呈现
这三个环节是结构思考力的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有它不同的目标(也可对应提升)
- 理解: 隐形思维显性化、你要提高思考,必须要能看到问题
- 重构: 显性思维结构化、看到问题后,思维仍然不清晰,需要结构化
- 呈现: 结构思维形象化、结构化后要将它表达出去,这就是形象化
SP03 金字塔结构、结构思考力的训练工具
任何复杂的事情,都要做到在30s内对另外一个人说明白。—- 电梯法则
金字塔结构
两种子结构
- 横向结构
- 纵向结构
顺序上: 先总后分
作用&效果: 提升思考和表达效率
SP04 理解: 如何打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僵局
以什么是好的小笼包为例,讨论好的标准。
经典的标准是
皮薄、汁多、馅大、肉鲜
但都不能量化,好变成了难以直观的体验,同样的,中医、中餐也有这样的情况。
与之相反,西方的很多学科,则都是定性定量的描述方式。
这是东西方思考方式不同的导致的结果,东方偏向整体,西方偏向解构,深入一点。
要说清事情,首先要能解构、找结构。
找结构,就要学会分辨事实和观点。观点是思考形成的,只有观点才能成为中心思想。
有了中心思想,才不会不知所云。
中心思想是需要被别的观点和事实支撑的,找中心思想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
摸清结构后,如何快速基于结构快速概括事情,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在__的基础上,
从__,__,__N个方面,
说明了 _____。
- 识别: 识别信息中的事实和观点 (SP05-SP06)
- 判断: 判断事实和观点的对应关系,找出结构
- 概括: 一句话概括所有内容
SP05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有自己审视问题的坐标系
隐形思维显性化,有效分析信息真伪
从中美老师教育方式不同引出两点
- 思维模式的训练
- 知识的传递
学习成绩好,但是工作中表现不佳。因为工作中更加看重独立思考能力。标准答案在社会中可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唯有学会独立思考。
结构化思考是独立思考的前提 by 讲师。
SP06 任何复杂信息,都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
以六神花露水为例,找事实、列观点。
使用SP04中的规则: 识别、判断、概括。来总结花露水广告。
核心点是在如何一句话概括(套用公司)
SP07 重构“四核”——结构思考力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次车祸后,善后处理有很多事情要安排。
如果让你安排,该怎么安排?
- 先说总的要求,让接受者明白要干啥,效率高
- 事情多,所以要分类,让问题更简单
- 分类后要总结提炼,否则内容仍然会很多
- 这么多的事情,是否有先后顺序
总结下来是结构思考力的四个点:
论: 结论先行
证: 以上统下
类: 归类分组
比: 逻辑递进
SP08 “论”-结论先行,一句话100%传达你的意思?
重要的事情先说。
比如有孩子掉下水了,要先说孩子的安危,而不是孩子为啥掉到谁里。
结论先行的经典示例:
1、政府报告 2、媒体标题 3、咨询公司的报告
关键点是: 如何得到结论?
如果别人说的很多,却迟迟没有交代结论,可以用
● 所以呢 - 引导结果
● 为什么 - 引导细节
描述性的内容也可以有结论,结论=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SP09 “证”-以上统下,让你的观点经得住挑战质疑
结论概括理由,理由支撑结论。
否则你的结论、理由会被质疑。
SP10 “类”-归类分组,让你的表达清晰全面且容易记
相近的事情放一起,更加容易记忆
人类一次性记忆的内容是有限制的,所以汇报内容超过7条(概数)时候,难以记忆,建议3条。
怎么保证分类是清晰的?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MECE 原则: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重不漏)
最好杜绝其他分类,如果有其他分类,说明是分类方式遇到了问题。
无论事情有多复杂,把事情从某几个维度,看清看全
创新的某个定义: 打破现有思考框架、建立新思考框架
SP11 “比”-逻辑递进,让你的观点逻辑严谨且有说服力
说话的顺序很重要
顺序不同,则结构不同。结构不同,事物的性质则可能完全不同,比如石墨和钻石。
逻辑递进
对要阐述的事情进行排序,大致有三种顺序
结构顺序、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
wswTest: 补充一个流程图
复杂的内容内部可能有多重排序方式,去描述其分类、事实、观点。但有一个原则
同一部分,只能有一个顺序,不要多个顺序混用。
SP12 描述问题定方向,5W2H描述清楚问题
透过结构看表达: 前面强调了结构化、这里是将结构化和表达联合到一起。
如何从无到有的去构建结构: 三个层次、五个步骤
第一层
1、 理解描述问题
第二层
2、 基于目标定主题
3、 纵向结构分层次
4、 横向结构选顺序
第三层
5、 形象表达做演示
引出上面的步骤和层次后,补充说明了如何理解说明问题
5W2H框架描述问题
要注意,这个框架,是问自己的,让自己更加清晰的描述问题
还有个 5Why问题分析法 找问题的更本原因
SP13 确定目标,AB法则让表达有的放矢
做事没有目标,再努力再认真也不行。表达也是一样
AB法则: 受众(Actor)、行为(Behavior)
目标是指希望受众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基于这个目标,再去定主题。
SP14 设计序言,“SCQA”获得领导赏识的高效沟通公式-
人类的语言有三个阶段
- 传递基本信息
- 说八卦信息
- 说不存在的事物
3就是类似于讲故事,可以组织起大批量的人,向一个目标前进。
讲故事的套路: SCQA
不是让你去讲故事。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和别人沟通。
要结论先行,但是更要先把对方吸引过来。
这些要素的顺序,随意调整,按照需求去变。
SP15 设定标题,SAP法则,设计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标题
主题就是解决方案,但是从标题的角度考虑,希望表达更好
一个好的标题包含了3个要素: SAP
上述可以用于副标题。
后半部分,总结了第二部分,结构化思考后描述问题的几个步骤
1、 目标 2、序言 3、 主题
SP16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搭建框架
有了目标和主题后,开始搭结构
- 先抛出观点,看对方关心什么,列出问题
- 设想问题,回答问题
将对方想听,能听懂的 – 如何做到?
否则会轰轰烈烈讲了30分钟,对方睡着了。
自己立主题,让后扔给对方,设想问题,回答问题,循环不断使用。
这样对方有兴趣听,你也有利益讲
这些问题要做到
- 你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
- 你的答案要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
SP17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
我们应当如何如何,这就是没有结论,没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由下向上概括总结式的步骤
行动性概括: 行为动作的概括
描述性概括: 对场景、数据的概括
但是都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做概括
1、为了寻找共性,必需要求分类是清晰的
2、下面的要点,首先得是结论
同一套数据可能有很多共性,取哪个共性,取决于你的目标
后面是对纵向结构的总结
1、目标明确用自上而下: 换位思考,有吸引力,有说服力
2、目标不明确用自下而上(没有目标的时候): 可以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成立
但是实际中一般都是混着用。
SP18 横向结构选顺序
作为结构,要清晰,也要符合逻辑。如何让结构符合逻辑?
这一章,主要说的是横向结构中有哪几种结构
演绎没有新知识、归纳有新知识,但是不保真
演绎一般是三段式结构: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SP19 选择演绎,让说服更有力
两种模式:
标准式: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常见式: 现象、原因、解决方案
SP20 选择归纳,让要点更清晰
归纳里面最重要的是分类
标准化、流程化、SOP都是结构化
横向归纳的核心是分类和排序
封闭式分类: 套用别人总结的经验,进行分类
开放式分类: 自己想办法,遵循MECE
MECE小工具1: 2*2矩阵 (比如 时间X重要性)
最后总结:
归纳让观点清晰、条理清晰
演绎说服力强
SP21 结构罗盘一张图说清所有工作内容
结构思维形象化第一部分
讲师的建议是,有了结构化思考后,使用“配得上”原则
这里主要说的是怎么去做PPT。
SP22 配关系,四大模式十六种结构
四种模式
1、关系模式
2、比较模式
3、作用模式
4、流动模式
本章就是简单的罗列和说明
SP23 得图示,每种关系匹配一类图示
列出关系,就可以配置出图来进行表示
不同模式的不同结构都有默认图,见SP21大罗盘里面的。
SP24 “上”包装,让观点更吸引人、更容易记
让你的观点更容易吸引人,更容易被记住,是宽泛的介绍。
SP25 结构化思维核心内容回顾及练习建议
1、个人,如何运用
多实践。牢记论证类比
2、团队、如何运用
不用管他说了啥
3、社会,有何益处
面临不确定性,如何解决问题?
思维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