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反思之一

下文仅描述事件,不涉及具体的人。
事件一
经过
某天,和几个同事一起下楼溜达,见另一同事上楼,我便打招呼问好,并询问何事?答做核酸。我建议到,现在公司内部有很酸检测点,距离近、排队少,可以去哪。上楼同事笑而不语,岔开话题便离开。离开后,同行其他同事皆笑,我不解。
统一回答道: 人家是来楼下散步的,核酸只是借口,谁不知道公司内有核酸点?我才明白情况。
思考
在待人上,尚算热情,个人做事身段也柔软。但是很多时候面临事情(无论大小),真的是没有防备心,特别容易就相信了,没有激起怀疑。
这件事而言,是否意识到,现在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但后续如果类似的场景,不能理解场面话或有恶意的谎言,就会受到影响。
就怀疑心而言,我有,对于亲近或熟悉的人,不会太多,但是事出可疑,也会思考。
这事,如果着眼于保持怀疑、审慎对待他人,我觉得后续无法保持,且很累。
如果着眼于更好理解场面话,到是可以试试,场面话的理解,说到底还是比较玄学的,我性格较直率,恐怕同样付出下得分不会高。
我想,应该有这些路可供我选(或者都搞):
1、 多练习,去更好的理解场面话。
问题是怎么去练习,周边人不常和你说场面话(可能偶尔应付以下,如上),说场面话的地方在哪?
我一时也想不到什么特别符合的地方,只能说,和家人、对象、周围人聊聊,寻求一些点,这点比较苦闷。
总之多聊聊,应当有益。
2、 做事有核心。现在我对场面话的理解就是有缺陷,把握不准,既然失误还是很多,那么有个核心,守住不能跟别人话跑。即便理解别人错了很多,你的核心在那不动,互相交流多少还能有个准头。不至于最后事情没办好,理解上也不一致。
3、 放宽心,刚也说了,这事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且即便我以后能很好的察言观色,也会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接受随之而来的后果,以及面对自己,积极的心里建设,继续做好事情、好好生活。
如果别人因为我不解风情而笑,也没啥不好的,人都有自己的了解的、不了解的,犯了错,反思反思,想一想,心里上进一步就好,生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一路走来,见过一些犯了世俗认为重错的人,却也终归平静。倒不是劝自己说还好没那么烂,而是想说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特别把你当回事,不要有点小事,自己就第一个不放过自己,这完全没道理。
自己会犯错,也会重复犯错,要学会和自己和解。错了的我还是我,我还是想更好的我,初次以外,又十分钟过去了,只争朝夕。
事件二
经过
某天,在讨论一个问题,没有什么思路,于是便在工作大群提问: 是否有人知道XXX?别人看到,劝撤回,交流后,感慨良多。
概述一下,为何撤回:
大群里人物众多,我的发问内容关于技术又并无什么出彩的地方。都是做技术的,看到有人问浅显的技术问题,容易会对提问者有不好的印象。
思考
我之前有个感觉,我工作了好几年,但是没有特别深刻的职场感觉。但生活中,职场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话题,须知,看电视剧,大批的古装剧,虽外形古代,但是内核都是职场。一度让我有种虚幻的感觉。
现在看来,对职场的无感,是我有种超乎常人的无视能力导致的。工作大群虽然只是一个群,但却是所有人都在的群。职场人与人之间的评价往往要么基于事、要么基于言行,品德和其他在职场可能没有那么重要。
在一个所有人都能看到你言行的地方,你大喊大叫,举止可笑,当然会被人轻视。同样的,问了一个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可能被人轻视。
我能认识到问题的难度,单论问的时候,心情确实是怀着热忱的求学心态。有点可惜,我总觉得该问就问,不过这个地方并不适合直接这样做。
或者,如果你这样做的话,也应掩饰一下。让自己看的不是那么弱。
不过,我觉得现在最该加强的是,界限感。
这次我认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潜意识会认为所有人都是很友好互助的。但公司里,对你不错的也就是一小帮子人,其他人对你不熟,凭啥对你好。如果不能把这点记好,后续这种一厢情愿的傻事,还是会做。
再换回来想想,如果是一群不太看得上、或相看两厌的人,我会不会问?或许会问,但问法绝对会变,会被我不停加工后,让我觉得安心的问法,比如这样,你们平时在都在怎么做XXX?哦,没事,就是问问。
另一点就是,认清场合,有些场合就不适合提问,或者不适合做某些类型的事情。比如大群不适合问东问西,不是对老板顶缸。都是此类。
周围大多数都是匆匆的陌生人,不要轻易对人太好,要学会正常看待他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