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膝

膝盖,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承重关节。它的“设计使用寿命”约为60年,“到期”以后,各种膝盖疾病患病率大幅上升,在我国膝关节炎患者人数达1.2亿。
人体的关节是由纤维结缔组织、 软骨与骨连接形成,外面包裹着关节囊,与关节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关节腔,这个空间里存储着关节滑液,起到润滑、缓冲的作用,使得我们能够活动自如。
膝盖结构


腿骨
**胫骨**对支持体重起重要作用,是我们小腿骨中的**主要承重骨**。 **髌骨**的主要作用在于**缓解**运动时,骨骼和肌肉之间的**摩擦,保护膝关节**。 **股骨**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我们直立行走、活动、劳动,都依靠**股骨头**的**支撑作用**。
关节软骨和韧带
不同阶段的膝盖
15岁以前:
发育: 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的生长痛多发在膝关节附近。
15岁~30岁:
完美: 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运作起来可以说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岁~40岁:
不再随心所欲: 髌骨软骨出现早期轻度磨损,在这段时期内要剧烈运动要开始减少。
40岁~50岁:
保养: 在走远路之后,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用手轻揉之后会缓解。此阶段半月板的开始退变,引发关节酸痛。
50岁以上:
适应老年生活: 膝关节时常会感觉到明显疼痛,是因为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已到,软骨全层磨损,关节炎已经产生。这时候应该节约使用关节,减少剧烈运动,尤其是上下楼梯和爬山,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来减轻膝关节承受的压力。
常见伤病
1、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指关节内的组织随时间的推移而分解,疾病累及软骨、关节囊,滑膜或整个关节。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好发,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
会导致: 关节疼痛、压痛与关节肿胀、活动障碍(难完成通过膝关节承重的动作)
2、关节内软组织损伤
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 当膝关节屈曲时,由于旋转,内外侧半月板可随股骨发生前后运动。当这种矛盾运动超出正常范围时,就可能发生半月板的撕裂。
会导致: 疼痛、膝盖肿胀、肌肉萎缩、关节卡锁(腿无法伸直)
交叉韧带损伤指的是膝关节内的交叉韧带由于剧烈运动(比如: 小腿外翻半屈曲位,多在单脚落地时发生)、车祸等因素发生了损伤。
会导致: 疼痛(关节内)、膝盖肿胀、膝关节不稳,腿软,丧失部分运动能力: 急停、急转、突然加速
3、伸膝装置的损伤
伸膝装置指的是股四头肌-髌骨-髌腱的连接,常见的相关疾病有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髂胫束的主要作用是限定髋内收和膝内旋。当膝关节由完全伸直到屈曲时,髂胫束从股骨外侧髁的前方移至后方。跑步时反复屈伸膝关节使得髂胫束在股骨外侧反复摩擦,产生的水肿充血、无菌性炎症。
会导致: 膝关节外侧疼痛
科学护理
1、 合理运动:
关节间的软骨本身几乎没有血液供应,需要通过滑液来提供氧气和营养,运动时关节面上受到压力压迫滑液渗入软骨内部,完成供养。缺乏运动会导致滑液渗透软骨不足,软骨细胞缺乏营养导致受损。
最适合膝关节的运动是:游泳、骑车,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关节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游泳。在水里人体是与地面平行的,关节基本不负重。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多游泳,对全身都好。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以选择游泳、骑车、做体操等关节负重较轻的运动。
研究表明,站起来和平地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2 ~ 3倍,上下坡或上下楼梯时是3~4倍,跑步大约是4倍,蹲和跪大约是8倍。
所以一定要注意运动姿势:
1)不要只用某只脚的一侧着地。应该尽量避免进行负重时的膝关节屈伸活动。
2)不在坚硬的地板上做剧烈运动,比如下蹲、蛙跳、跑步、跳绳还有跳舞,都会加重对膝盖骨的磨损,尤其是蹲下去再站起来,对关节的磨损最大。关节软骨大概有1到2毫米,作用就是缓冲压力,保护骨骼不破裂,在坚硬地板上运动,在超强的反作用力下弹回来,对关节和骨骼的损伤相当大。因此,建议多在橡胶运动场地做运动。
2、注意饮食&控制体重
减肥,减轻自重是肥胖者保护膝盖的首选任务,过重的体重时时刻刻的伤害着膝盖。
多吃一些有助于关节软骨修复的食物如白木耳、贝类、螃蟹(关节修复很困难,这个更多是补足营养)。
3、注意休息
需要经常半蹲位工作或常弯腰负重工作的人员,避免长时间下蹲,因为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工作时下蹲最好改为低坐位(坐小板凳),长时间坐着和站着,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一种姿势而用力过大。